据说全国有古玩市场数千个,本县也有一个。这个叫“艺苑”的古玩市场是某单位闲置大院改建而成,面积不大,也还够用;来此闲逛的人不多,也还有趣。我是这儿的常客。我的生活很简单,家里、单位、艺苑这三点组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,我的生活轨迹就在这个三角形之内。
古玩市场内的古玩店有十余家,长期开门的有三五家。空旷的市场上常常只有“十来个人七八条枪”。这个小小的市场如同深山里的小溪流,清澈见底。所以这里没有古玩市场上常见的“局”,就是偶尔出现了“阴谋”,在大家善意的哄笑声中,迟钝的那一方马上就明白了,然后这个“阴谋”就变成了一段有趣的插曲,可以给大家提供几天的笑料。
我的休息日,“不是在古玩市场就是在去市场的路上”,市场上每一家店铺都有我寄卖的东西,当然我也在每一家店铺都买过东西,交易很随意,既打过眼,也捡过漏。我在雅昌、盛世上吆喝叫卖的不少东西都是从这儿买来的。卖掉了,高兴;卖不掉,留在家里把玩,也高兴;最后玩厌了,又拿回这个市场亏本寄卖,还是高兴。“熟悉的地方有没有风景,完全取决于你的心底是否敞亮”。这个小小的古玩市场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。感谢“艺苑”。
我们“玩古董”的人,更有敏感的艺术鉴赏力。我们欣赏了古朴、沉雄,我们抚摸了圆润、光滑,我们感受了和谐、崇高,慢慢的,潜移默化,我们对真、善、美就有了识别能力。我们欣赏我们所喜欢的,我们唾弃我们所厌恶的,在鲜活、生动的社会生活中,我们即使做不到“大彻大悟”也应该比普通人更深沉一点。
本地有一个和我交往十多年的贩子,最近他对我说:“生意做不下去了,我要回乡下养老去了。我还有一间老屋,几亩水田,一块菜地,饿不死。”我问:“你玩了这么多年,手上还有什么东西?”“那些货呀,都卖了,卖的钱也糟蹋光了。现在啊,货也没了,钱也没了。
玩古近二十年,我的感受就是,爱好不能职业化。当然,不是说爱好者不能有买卖,古玩商不能有非卖品,具体情况,要看你如何去定位。爱好一旦职业化,就会出现身心分离、形式和本质的分离,爱好就会现实化、金钱化,就会降低爱好的神秘感、愉悦感和美感。又回到了先前我的那个看法,生活是实,审美是虚,实中有虚,虚中有实,虚实结合,有机统一。其中的分寸,全靠自己拿捏。
我曾对本地一位新入行的藏友说:“要多读书,充实自己的文史艺术功底。慢慢来,不要怕买错,眼力就是从一笔一笔的交易中、一件一件藏品的进出中、一天一天的摩挲把玩中感悟出来的。”但似乎不太奏效,人各有志。
什么叫境界,不怕买错就是高境界——哈哈哈,确实。有相当的文史、艺术修养以后,想买错都很难了。我们一般人,只要不是国宝帮,买错一件两件、甚至五件十件,都不要紧。你有一定的藏品量以后,不要算小账,要看你玩古的整个过程中,收获是否大于付出。